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上海站

同仁堂被吸血产业链:百年老字号,万物皆可贴牌?网友:连鹿鞭膏都敢造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15 13:03

在小红书上,一博主发表了一条关于同仁堂的帖子,相关讨论从去年6月一直持续至今,已有2000多条评论,超800人收藏。其中,关于产品真伪、企业贴牌身份以及各同仁堂分支间的差异成为热议焦点,弥漫着对部分产品及企业诚信的广泛质疑。

这种不信任感并非无的放矢。近期,众多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纷纷发声:有人购买的南京同仁堂商品实为“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出品;有人购买的南京同仁堂人参鹿鞭膏,盒上竟藏有模糊的“富利堂”标识;还有人发现,在北京同仁传统滋补经营部购得的产品与北京同仁堂毫无关联,商家仅凭“北京同仁堂”字眼误导消费者……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张名片。在市场上,“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目前由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所“共享”,但近年来,同仁堂集团及其旗下企业因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问题屡遭重罚,尤其是2019年的一起天价罚单事件,对“同仁堂”品牌造成了严重的信誉损失。

此外,同仁堂医养及旗下子公司也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被罚,这些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同仁堂医养的信任度受到质疑,品牌价值面临考验。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混乱。

“南京同仁堂”的后缀

近日,有消费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2月,我发现家中老人购买了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的一款产品,从老人口中得知这是和同仁堂一样的药品。但我后来发现该产品没有任何药性,随后我去老人手机发现店铺广告单上印有南京同仁堂的名字,打着南京同仁堂的名号欺诈消费者。”

另外,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某平台购买了“南京同仁堂”前列腺贴,收到的是“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前列腺贴。他认为商家此举属于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行为。

事实上,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在2022年10月便发布了“停止经营与‘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字号相关的业务”的公告。

记者发现,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南京同仁堂’时,众多产品不仅带有“南京同仁堂”标识,还附有“绿金家园”等小标识,甚至“六和乾坤”“乐家老铺”等也屡见不鲜。

 社交平台截图 社交平台截图

企查查显示,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成立于2012年10月16日,目前存在“经营异常”“限制高消费”等情况,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被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成立之初股东有三家,分别为南京绿领空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作为“南京同仁堂”老字号的持有方南京同仁堂药业持股比例仅为3%。2022年11月,南京同仁堂药业退出,前二者控股比例调整为90%、10%。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南京同仁堂药业尽管是小股东,但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以“南京同仁堂”的名义大肆宣传、出售各种产品。绿金家园实质上扮演着“总经销”的角色,其所有产品均非自研生产,而是源自一些不知名的厂家,并通过贴牌‘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进行销售,在宣传时还特别强调“南京同仁堂”的品牌标识。

此前,多家媒体也深度报道过南京同仁堂贴牌乱象,甚至将其总结为“万物皆可贴牌”。

2023年4月4日,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对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保健品有限公司处以罚款100万元。该公司因在经营活动中及产品上突出使用“南京同仁堂”字样,且字体相似,足以引人误认为是“南京同仁堂”的产品,被认定为利用“南京同仁堂”的市场知名度和商业优势,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构成商业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行为意在利用‘南京同仁堂’的市场知名度,以及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业优势,以此来争取交易机会,获得竞争优势。”

记者观察到,南京同仁堂在其官方网站上的防伪查询页面中明确提示:南京同仁堂的正宗产品除标注南京同仁堂商号外,还统一使用了“乐家老铺”商标。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侵权企业,故意混淆视听,误导广大消费者。

“吸血”北京同仁堂

作为“同仁堂”商标唯一合法持有人,北京同仁堂被搅入另一乱局。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表示,某平台上“北京同仁传统滋补经营部”店铺贩卖假冒伪劣的商品,其商品与北京同仁堂无任何联系,却使用北京同仁堂字样误导消费者,商家狡辩称是保健品,但其商品外包装上无任何保健品蓝色标识。

北京同仁堂存在众多的恶意模仿者。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同仁堂”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名称与“同仁堂”官方相似,比如“北京同仁经营部”“北京同仁百年总馆”“同 仁 堂直营总店”等,且产品介绍、包装等也多有相似之处。

其中又涉及多种业务类型,包括原料供应、代客制丸等。比如,北京同仁百年总馆客服称其与北京同仁堂有合作关系,属于北京同仁堂原料供应链药仓,其售卖的是同仁堂原料。另一家北京同仁经营部客服表示,本店使用的则是同仁堂原料,售卖商品属于定制款原材料代客制丸,下单默认制作丸子发货,即代表授权本店加工磨粉制丸。

此外,“同 仁 堂直营总店”则向记者表示其为同仁堂官方,作为经销商在售卖同仁堂的产品。月销超3万件。

不难发现,作为同仁堂的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店铺均借助“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大放异彩。然而,这些产品的质量究竟如何呢?

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舰店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并不能确定别家店铺原料的真假。

另一方面,尽管有曾在同仁堂工作的员工表示,北京同仁堂官方渠道的产品质量有保障,但也有报道指出同仁堂旗下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这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同仁堂线上其他渠道产品质量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名为“菊花桂花决明子枸杞茶”的产品在某平台的“菊花茶爆款榜”上连续6天占据榜首位置。这款茶由“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旗下公司)出品,其商标持有者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尽管该店铺仅销售这一款产品,却以两种价格提供同规格商品,其中低价商品比市场均价低3元。

据消费者反馈,该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功效而广受欢迎,销量和浏览量均表现突出,浏览量超过500万次,销量达到5.6万。

店铺客服向记者明确表示,所售产品均为正品,且已经过严格检测,并获得平台审核通过后才得以上架销售。

上述员工认为,这种很可能是“回流药”。事实上,众多同仁堂的产品在其他渠道的销售价格甚至低于店内的购进成本,这类情况很可能涉及回流药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和真伪难以辨别。有些产品可以扫防伪码分辨,但是有些没有防伪码的根本分辨不了,所以最好到正规药店购买。

老字号如何延续?

从各大平台的讨论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公众对同仁堂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公众又对市场上各家“同仁堂”销售的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不信任。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其购买的辅酶Q10胶囊商家宣传为北京同仁堂产品,但实际发货为南京同仁堂产品,引发了对南京同仁堂贴牌产品的质疑。商家以次充好,高额赚取差价。

由此可见,贴牌生产对南京同仁堂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存在。而同仁堂的贴牌生意也依然存在。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贴牌生产虽为品牌方提供了快速拓展市场、优化成本的路径,但其潜在法律风险需高度警惕。核心风险聚焦于三大领域:知识产权纠纷、产品质量追责及商业秘密失控。

其中,在产品质量责任方面,品牌方作为产品责任主体,一旦贴牌商品出现缺陷,如安全标准不达标、功能失效,需承担消费者赔偿、行政处罚及品牌商誉损失。企业要严格筛选制造商,核查其生产资质、合规记录及技术能力,避免“代工方埋雷,品牌方担责”。

消费者对于“同仁堂”品牌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如何选购到优质产品,而非仅仅关注品牌本身的信誉。

在这种背景下,“对老字号商业标识进行仿冒、攀附、混淆等侵权行为,严重损害老字号的显著性、唯一性,这将导致老字号品牌被异化与通俗化,从而严重阻碍其长远发展。”有业内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如何维护自身形象,实现更好发展,张晓欣认为,企业应当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律保护体系:首先在权利确权层面,需及时完成核心商标注册并申请驰名商标认定,建立涵盖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尤其要注重传统工艺的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分级保护。

其次在维权实施层面,应当建立全面的侵权监测机制,并运用律师函警告、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多种手段,形成强有力的维权组合策略,对恶意抢注商标、制售仿冒产品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另外在传承保障层面,建议将核心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传承人带徒津贴制度与竞业限制协议相结合的保障机制,通过公证方式固化传统工艺流程,同时设立技艺展示馆,既履行文化传承义务,又可作为维权证据保全载体。唯有将法律规范嵌入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方能实现百年品牌在新时代的法律突围与文化赓续。”张晓欣说。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22695

累计有效投诉25898894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